农业产业科技的特征详述如下。
1、生产条件现代化。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手段,在农业中广泛使用机械和电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园林化、水利化。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尽管机械化并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化。农业电气化是指农业中广泛使用电力从事生产的过程。农业电气化实质上是以电力为能源的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高级阶段,要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没有电气化是不行的。农业机械化、农业自动化不能离开农业的电气化。农业水利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工程和设施,调节和控制农业用水,达到兴水利、除水害,创建高产稳产农田,增强旱涝保收能力。园林化就是对土地的利用进行全面规划,使山、水、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为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创造条件,并使我国农村的自然面貌、农民生活环境变得日益美好。
2、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含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新产品产量、提升新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应用于农业的过程,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包括: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先进科学技术,为种养殖业培育出高产、优质、种类多、适应和利用自然能力强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利用土壤肥料学的成就,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防止动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危害,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运用耕作栽培学、畜牧学和水产学等科学技术,建立先进的耕作制度,采用科学的栽培方法和饲养管理方法;积极地研究和运用其他各种现代化技术,诸如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技术等,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
3、生产组织社会化。所谓生产组织,就是对微观经济单元的组合布局进行引导、对社会分工进行协调,对专业化生产进行管理的实施过程。立足于整个社会来设计这种过程、实施这种过程,就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它意味着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和社会上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提高这种依赖程度,以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现代化的生产,应该是社会化大生产。它排斥生产的小而全和封闭型经营状态,要求按专业化分工组织生产,走开放式经营的道路。生产的专业化、生产组织的合理化、流通领域的国际化,构成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三要素”,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刻意追求的发展方向。
4、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大量事实表明,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仅不能重蹈一些发达国家“先污染、先破坏、后治理”的“旧辙”,而且应当一开始就要把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准则。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一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质量;二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三要发展生态农业,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四要大力发展林业,真正把林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和加强。
关键词:
农业
产业
科技
特征